Quantcast
Channel: 自然心田‧鴨米Yummy :: 隨意窩 Xuite ::
Viewing all 140 articles
Browse latest View live

《稻藝有道》【芒種】

$
0
0

芒種天已熱,有雨豐收兆;稻穗黃熟期,包粽端午慶

   五月中下旬,台灣天氣應是梅雨季節,水稻正是穎花開的時候,梅雨或午後雷陣雨影響授粉結實。今年梅雨沒來,更造成缺水實施輪溉或停水,水稻正需要水灌溉,農業是看天吃飯,但比工業不如,一遇停水,農田灌溉首當其衝。

  到了六月初,梅雨還是沒來,節氣進入芒種,稻子應結實成「種」,而吐穗結實的稻子榖粒上會長出細芒,所以才將這個節氣稱為「芒種」,只是此時許多缺水的地區,水稻無法結實成種,成了空包彈。

  芒種後接著是而來是端午節,俗諺「未食端午粽,破裘不可送」,表示端午節後,天氣就開始炎熱了,不需要厚重的棉被及衣服了。

  農諺「芒種逢雷美亦然,端陽有雨是豐年」,也就是芒種後不但天氣炎熱,且梅雨季已過,大地變得乾燥,如果有大雷雨降臨的話,或是端午節時下雨,炎熱乾燥的大地,得到雨水滋潤作物生長好,將是豐收的好預兆。


《稻藝有道》【夏至】

$
0
0

夏至晝漸短,天熱到大暑;水稻忙收割,播籽作秧苗。
  六月,晚到的梅雨季,加上颱風形成及西南氣流影響,天氣開始轉成下雨,有一句農諺說:「夏至風颱就出世」,表示這個時期颱風開始影響台灣,而此時也是中南部的第一期水稻已經黃熟準備收成的時期,農夫擔心天雨或颱風影響收成時間及收獲數量,只要天氣稍為放晴時,處處可見水稻田中農夫辛勤忙碌的收割稻子。

  水稻抽穗後分為乳熟期、糊熟期、黃熟期、及完熟期等四階段,稻榖由黃熟期至完熟期之間,為最佳收穫時期,稻穀品質最高,大概在稻穗抽齊後約30天,稻穗穀粒呈現金黃色。

  在自然心田所處二水地區的水稻,大概在夏至前收成,傳統上夏至一過,水稻黃熟加快,不趕快收割會造成稻子的掉落;另外夏至也是開始準備秧苗了,因為二期稻作將在下二個節氣,即小暑後大暑前開始插秧,相距不到一個月,因此,收割下來的稻桿若為了改種其他蔬果作物特意留下外,否則,大都利用收割機切成碎狀。(文/圖 陳盈源)

《稻亦有道》祭田頭 求平安

$
0
0

水稻收割前,按照慣例準備了金紙,到自然心田田頭,祭拜天公及土地公、土地婆,感謝祂們在水稻種稙過程協助巡田免於病蟲危害及遭受天災損害,並祈求收割過程順利人員平安。

  農民謝天,感謝上天、感恩老天爺的賜予農作收成,這是敬天的文化傳統,敬天謝地感謝天公賜予風調雨順,種植的水稻可以得到收成,與感謝並稟報土地公,水稻即將收成了,保祐收割工作人員、機具安全。

  收割前祭天頭儀式,農家傳統會準備金紙,於田頭處拜,金紙主要是四方金,即所謂的土地公金,而另外也會配合較大的壽金,無需備牲禮等貢品,手持金紙虔誠往天地三拜,再把金紙火化燒了即完成了儀式。

  這一簡單的謝天儀式,具有傳統農家「謝天地敬鬼神」的精神,與「食果子拜樹頭」的意義;除此之外,因為早期收割均以人力方式,人員多且使用工具也多具有危險性,所以收割前拜拜,請土地公保祐人員平安之用意。(文/圖 陳盈源)

《稻亦有道》節氣與稻作的關係

$
0
0

二十四節氣是祖先累積了農耕經驗,發明曆法,製定節氣,也是農民生活的體驗,反應了氣候,萬物生長的變化及民俗,農諺「立夏雨水潺潺,米要割到無處置」、「知了叫、割早稻、知了飛、堆草堆」、「小暑大暑,有米也懶煮」等等……,許多農諺和稻作息息相關,農民依循節氣定律安排農事活動,只要「不違農時」,必能五榖豐收。

自然心田從2008年起開始,依循友善方式種植水稻,田間管理也依循著二十四節氣,勤做種植紀錄及田間記事,找尋在台灣中部地區水稻種植與二十四節氣關係,除了節氣與節慶關係外,主要係結合水稻成長觀察及田間管理記事,紀錄節氣與稻作的關係。

稻,亦有道,把每一個節氣用二十個字來詳加說明和水稻關係,例如「夏至晝漸短,天熱到大暑;水稻忙收割,播籽作秧苗。」,希望更清楚說明節氣與水稻種植紀錄及田間記事關係,每一節氣,再以二則小故事,進一步闡明水稻種植點點滴滴,只為了承起上一代種植經驗,透過本身實作練習,再傳給下一代,承傳是三代稻農關係,雖不是可以代代相傳不變經驗,自己實作的過程卻是不可馬虎給下一代,透過不斷的實作檢視,反覆過程已歷經逾十年,包括了二十期稻作,而且水稻實作仍在繼續,依循PDCA循環,由計畫(Plan)、執行(Do)、查核(Check)及行動(Act)四大步驟過程,追求改善水稻種植精進的目標管理。

配合節氣寫成二十四個觀察紀錄,以及四十八則水稻種植小單元,不像孫悟空有七十二變的大本領,只為了追求唯一的不變,喚回原本以米食為主食的傳統生活,還有,代代承傳種稻的農夫,以及友善農耕的永續農村。(文/圖 陳盈源)


《稻亦有道》稻草再利用

$
0
0

稻子收成後的稻草,農民慣用焚燒稻草消毒的古法,焚燒後會有部分肥份及達到殺蟲殺菌,主要擔心稻桿未腐化,尤其是一期作收成後馬上整地進行二期稻作,造成之次期插秧秧苗正好位於稻桿上,造成死株或影響成長,近年來環保意識抬頭,焚燒稻草容易煙霧迷漫造成空污,影響水田臨近馬路用路人車視線,危害交通安全。

  政府開始宣導不要露天焚燒稻草,農委會最新政策,若農民經查獲2次燒稻草,政府將不予收購公糧。農民認為農委會不幫農民想想如何處理稻草對策,還當環保糾察隊管太多,若能提升稻草末端價值,創造附加價值,才是長遠解決焚燒稻草根本之道。

  稻草除了再回歸田園外,本身就是很好的覆蓋物,過去,大都會回收稻草成堆,稻草堆,閩南語叫做「草阜」,也是先人保存稻草智慧,更是農民豐收的榮耀。近年來,被塑膠布或除草劑等取代,以稻著來當作覆蓋物成本太高,尤其現在農村人力缺乏,收稻草並再堆置成草阜景象,已是相當少見的農村稻田景觀。大部分農民也知道稻草當覆蓋物的好處多多,只是人工成本太高了,還不如一把火燒稻草算了。

  自然心田強調友善耕作,回復土壤微生物相,當然不能焚燒稻草,走在收割後自然心田上,隨處可見小青蛙,更不忍心一把火燒死許許多多生活於水田中的生命;自然種植的水稻特別強健,踩在收割後水稻叢頭可發現很硬,才幾天就抽出新芽,顯見水稻強而力的生命力。有些地區好像留下這些「老頭」當成是次期再生稻,省去了再犁田、插秧等過程,不過自然心田這附近並無此種植記錄。(文/圖 陳盈源)

《稻亦有道》田野日出

$
0
0

《稻亦有道》田野日出
住在鄉野田邊的好處,清晨運動場域相當好,陽光穿過林間映在水田灑在身上,晨風輕輕拂過吻上臉,近看田野晨間序幕,遠眺山川河流,在小暑炎熱天氣,沈浸前一天午后雷陣雨洗滌過的清新中,享受烈日當頭前的清涼晨間。(文圖 陳盈源)

《稻亦有道》太陽能日曬法

$
0
0

自然心田收割後稻穀借用社區活動中心,以籃球場當成曬稻榖的稻埕,小暑天氣炎熱,只需三天即可曬乾,動員全家大小進行裝袋子貯存,而剛曬乾的稻榖溫度高,不能馬上進行碾製,否則會碎米率太高。

商請父親幫忙曬稻子,社區活動中心的籃球場成了幾戶農家曬稻子的稻埕;近幾年糧商稻縠後製設備更新,稻子直接收割即交由糧商收購,只有少部分的人為了自家食用存糧才會曬稻,大陽能日曬法是遵循傳統古法,也是省能減碳的方法,也會把米飯變得更好吃;在這小小的社區活動中心,只有四戶農家為了自己食用而曬稻子,也能看到早期農村「幫伴」相互幫忙的景像。

記得小時候每到收成的季節,左鄰右舍總會相互幫忙,從田裡收割到自家庭院稻埕,你幫我,我再幫你,沒有計較誰幫誰的多,尤其在這個季節,容易午後雷陣雨,當天黑黑準備下夕暴雨(西北雨),更可看到這個「幫伴」相互幫忙的景像,隨著農機的使用,也無形中將農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大了。

曬稻子看起來沒什麼特別技術,但聽父親這麼一說,曬稻也有學問及農家經驗傳承,稻穀置於稻埕,先平均鋪平,再做成一畦一畦;曬稻就是將畦一層一層翻入溝,直到畦變成溝,一再重覆,藉由陽光日曬脫去水份,過程則要掌控陽光強度,使稻穀平均曬乾,以增加米飯香。收割後採日曬方式,一切看天順天,除了雨布外,雨下久了未放晴,就得在稻穀堆中立支架墊高雨布通風,防止悶熱,趁天氣暫晴時,趕快讓稻穀透透氣。因此,把握天晴晴時,勤勞翻堆,認真曬稻,趕快完成曬稻的作業。

傍晚時分,父親打了電話來說稻穀已曬乾了,準備收起稻穀裝袋子,運回倉庫貯存,大陽能日曬法不浪費能源真是快,只要天氣好又沒遇上午后夕暴雨、低氣壓甚至是颱風,曬個二、三天,稻子就已曬乾。稻榖脫去水份易於保存,動員全家一起來,團結力量大,趁著入夜微涼,也趕在慢來午後熱對流下雨前完成裝袋運入倉庫。(文圖 陳盈源)

《稻亦有道》第一次整地及掘田角


《稻亦有道》【大暑】

$
0
0

大暑最熱天,農夫忙打田;
天氣熱透透,才有好年冬。
大暑是一年最熱的天氣,卻又是稻農最忙碌的時期,二期稻作除了不定期休耕改種田菁綠肥作物養地外,二期稻作前置作業主要有追水整地、追秧插秧,都是例行上演的戲碼,同一地區農民都搶在大暑前後完成插秧作業。除此之外,配合插秧時間,還要迎接田間管理員小禾鴨報到,農閒時照顧小禾鴨,也要趁空檔祭拜土地公,並觀測紀錄PH及EC值,大暑天氣熱透透,農夫辛勤忙碌才能有好收成。

為了長期觀測灌溉水及自然心田土壤PH及EC值,添購二個測定器;希望在各田間工作後,能把使用的八堡圳源頭水、各個田區土壤長期測定紀錄,土壤以土水比1:1,長期觀測的數據資料掌握異常時刻,即時發現灌溉水或土壤有無出現問題,也可分析縱斷面資料找出一些結論,或是僅供田間管理工作參考。

小禾鴨子出生係配合稻子插秧時間,長大些移籠在田間,為改善前期簡易鴨寮夜間遭野狗入侵,造成小鴨鴨受傷及死亡情形,只好花錢請製作一個與環境不相符合的鐵鴨寮,新的禾鴨田間工作寮,確保禾鴨夜間休息安全。避免野狗入侵為原則,但其鐵網太疏,因此另外以較密小的鐵網保覆外圍;並剪一些蒲葵葉來蓋上方,以確保不致受雨淋及日曬。

再上街到對岸竹山鎮採購一些竹子,將鴨寮再架上一個瓜棚,準備來種絲瓜;可預見將來絲瓜上棚架後,整個鴨寮看起來,將與自然心田意境更接近;另外,等鳳凰颱風過後,再將鴨寮旁空地再行連接架起棚架,成為簡易田頭休憩空間。

《稻亦有道》基肥

$
0
0


  十年前沒有有機肥料,菜籽粕是唯一選擇,菜籽粕因農民不買而無進貨,就算有錢也買不到貨。每一期需要一次進貨所需的用量,存放於倉庫中備用;一般而言,二期稻作從插秧到收割約計只需114天,相較一期的123天,縮短了9天左右,菜籽粕一次購足,免得延誤追肥及穗肥施用時機。
菜籽粕每分地施用量約300至400公斤左右,成本55,000元;二期於整地前10天施用基肥,用量為1/2,以避免插秧後,因菜籽粕醱酵產生之不良環境,影響水稻生長;1/4做為追肥,適時適量補充水稻營養生長期間肥份之吸收;穗肥施用時機第二期為幼穗形成6-8天(約為插秧後第45天);相較一般慣行農法於幼穗形成0.2CM時,提早了6-8天,是因為有機質肥料需要時間進行礦化作物,才能釋放出營養成份。

  因必需要到員林地區載貨,第一次開著小貨車到這麼遠的地方,父親擔心應允要作伴相陪,只不過一路上老笑我技術不好,開慣了自排車,開手排車每每遇紅燈,總是前後搖晃才能起步,

  前一日告訴了父親明日預計施撒基肥菜籽粕,清晨五點多,父親催叫起床開始工作了,父親是老農夫,一生的主要工作場所即是這一片水田,也是主要養家醐口的收入來源,早已是習慣了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;天亮起床對我而言,也是開始種植水稻,還是無法改變這樣的生活方式。到了心田太陽已升起了。

  清晨的日初,把收割後又長出新葉上的露水,打亮每一滴,看起來好美喔,駐足欣賞再拍個照後,進入水田中施基肥,免得打亂了這清晨最美麗水田景象,心甜、欣恬,我的自然心田。

《稻亦有道》整地

$
0
0

一、二期稻作只是間隔幾週時間,在節氣大暑前後,水田大都完成插秧作業;雖然只是短暫休息期間,仍會將整地分成二次,第一次整地粗耕翻土進行曝曬,尤其切碎的稻桿翻入土中再進水浸泡,加速其腐化。有時也要改善入水口處泥土堆積情形,濁水溪挾帶泥砂,容易於入水口處沈澱堆積,以人工擔挑或手推車運搬,裡作時,會大面積整地,以山貓進行整平移土作業。

  第一次整地前,清晨和父親把自然心田各田區基肥依其用量施撒完成,隨即聯絡耕田的阿寶,請他來進行整地。因為擔心延續多日來的午后大雷雨,把早上辛苦施撒的菜籽粕沖掉,尤其是菜籽粕現在很貴,開玩笑對好友阿寶說,你若不來,工資沒了,還要貼我錢。阿寶本來要開機器進廠保養,只好忍著耕耘機沒冷氣,早上就來第一次整地。
看著阿寶巨大的身體,擠在小小的駕駛空間,沒了冷氣只能開著門,想想也苦了他,不過,算算我做田的人比他可來得苦,幾乎是以身體勞力去作田;不到 一個上午田區即整地完成,這一次農民稱為「乾耕耘」,有除草及避蟲害的功能,第二次整地田區會灌水,隨後進行插秧;在本地區大概都在一星期後,也就是二十四節氣大暑前後一週進行插秧,可預見下星期開始阿寶必定很忙,還有趕緊把耕耘機維修到最佳狀態。

  果然在下午二點不到,雷陣雨開始下了,還好,已第一次整地,田間保水可多一點,早上施進去田裡的菜籽粕,不至於流失太多。為什麼要趕在繼續有雷陣雨的天氣下進行基肥的施放,主要是因為菜籽粕必需曠化,才能產生水稻所需要的營養分,在這期間又會發酵,若太晚施放,插秧後遇到發酵期,會對秧苗產生影嚮,不同於化學肥料,能迅速提供養分,二期水稻建議在插秧前10-15為宜,使插秧後秧苗能馬上所需的養分。

  大暑後二水地區大都忙著二期稻作的插秧作業,有時受颱風的影響有所延誤,這一陣子,水田到處都是耕耘機的機器作響,有的忙著第二次整地,有的己開始在插秧了;今早父親很早就趕去田裡將田間灌水,以利阿寶來第二次整地。第二次整地後二、三天即進行插秧作業,田地則應力求整平,父親總是會在機器整平後,又以人工方式進行修平的工作。

《稻亦有道》【立秋】

$
0
0

立秋夏換秋,涼爽卻未到;
稻秧佈滿田,七夕情人會。

大暑過後,夏去秋來,立秋表示秋季開始,天氣應該要漸漸涼爽,但實際仍然高溫,水稻插秧定植後加速成長,這段時間若遇上颱風,也不會產生損害情形,而小禾鴨移至田間工作寮,準備放入水田,提早讓它們適應田間生活;在此之前,禾鴨還小,飼養於農園蝴蝶館內,若天氣較涼仍會點燈供其取暖,直至要移至田間前幾天,才取消夜間點燈,等秧苗定植後,即可開始訓練下田工作。

小禾鴨入水田後,很快就適應水田,高興來回水田間覓食。訓練小鴨入水田工作只是由鴨寮至田區的來回的路而己,鴨寮至田區,需經過一條田間小道,小禾鴨第一次出門,顯得緊張,幾隻還不愼跌入水溝中。鴨子天性嗜水,漸漸習慣水稻田開始工作。

前二天訓練小鴨鴨下田去,今天下了班已五點四十分了,小鴨鴨吵著下田去,一開門則成群往田區下田去;只需特別指引要小禾鴨下那一個田區,下了水田工作不用訓練,來回在水田秧苗間來回走動,吃福壽螺、小蟲子,踩平野草小苗,攪動水成為混濁,減少野草種子發芽的機會。
第一次出操工作時,有的從農路摔下田區,有的跌入灌溉溝渠,又因恐懼到了入田處都擠在一起不敢下去。小禾鴨經過了三次下田工作,一到水田入口處,己能自已往水田走去,下了田就一字排開在田區覓食。

大概傍晚六點半左右,夕陽已西下,趕快把小禾鴨趕回,大概只下了田一個小時,玩得不是很盡興,只好下田催牠們趕快回家。離開了水田走上回家的路,已能自己慢慢走回;其中有一隻小個子,長得比其他的小了一半左右,不過看牠不認輸,還能跟上隊伍。回到了鴨寮的門口,也能自動走進去,再幾次的訓練,應該會更熟悉;只不過要稍為趕一下,告訴牠們要往那個田區去,禾鴨們真的很聰明,也有時間觀念哦。

《稻亦有道》福壽螺防除

$
0
0
水稻插秧後,福壽螺開始活動啃食新植秧苗,雖在田區入水口處加設塑膠網,防止順著灌溉水引入田區的福壽螺,但原本存在田區福壽螺,因田區湛水開始從泥土裡鑽出,且大部分為剛孵出小螺;一般防治方法是施用苦茶粕,或是人工撿除,另一方法則是放入小禾鴨來改善了。

《稻亦有道》【處暑】

$
0
0
處暑秋老虎,會曝死老鼠;

《稻亦有道》除田埂草


《稻亦有道》【秋分】

$
0
0
晝夜對分半,交替亂穿衣;

《稻亦有道》【秋分】

$
0
0
晝夜對分半,交替亂穿衣;

《稻亦有道》生物性植保藥

$
0
0
秋分後為一季節交替,也是水稻病蟲害好發期,巡視田間觀察水稻,發現田埂旁幾叢稻子出現了病斑,應是紋枯病,俗名為臭腳銅,主要位於稻莖基部,是水稻栽培的風土性病害,嚴重時可使稻株倒伏,影響產量品質。二期水稻除了颱風造成災害外,台稉九號常見的「乾尾」白葉枯病,以及在國慶日前後葉稻熱病。

《稻亦有道》【寒露】

$
0
0
寒露已深秋,露白而後寒;

《稻亦有道》追肥

$
0
0
水稻插秧後第15天起,從莖的基部分生,長出分生莖,此種叢生的莖,農業上通稱分蘗,每叢愈來愈多分生莖,植株莖長大枝葉重疊掩蓋間距,農民習慣稱為「殺溝」,此一期間為水稻分孽期(插秧後15~60天),也是水田生態最豐富時期,田間可以隨意觀察到蝌蚪、青蛙,甚至是魚、蝦、貝類等,吸引水鳥聚集,白令鷥主要常客,也是臺灣最普遍的鷺科鳥類,全台各地農田、河口、沙洲、魚塭、池塘,整年都可觀察。
Viewing all 140 articles
Browse latest View live




Latest Images